军屯锅魁的制作方法
军屯锅魁的正宗做法与文化传承
军屯锅魁,又称“酥锅魁”或“酥油千层饼”,是四川成都彭州(原彭县)的传统小吃。这种小吃以香、酥、脆、细嫩化渣的特点闻名,色泽金黄,层多酥脆,入口化渣,香味浓厚,细嫩酥松,鲜味悠长。其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四川省和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承载着丰富的本土民间饮食文化内容。
军屯锅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。相传,诸葛亮的大将姜维在彭州军乐镇(原名军屯镇)一带休养屯垦,军屯因此得名。现代的锅魁就是由当年的军中干粮演变而来的,因此得名“军屯锅魁”。据武侯祠三国文化专家推证,当年姜维在此将烤制蜀军干粮的方法传给百姓,由此而成为了军屯锅魁的起源。每年正月十六是军屯锅魁的开灶日,这里的锅魁店至今都要焚香行礼祭拜姜维。
军屯锅魁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,主要原料是面粉,配料包括猪生板油、八角、茴香、三萘、花椒、生姜、精盐、味精等,还有鲜猪肉、菜油、胡椒、香粉、鸡蛋、香葱、芝麻、老面、食用碱以及香水井井水。这些原料共同构成了军屯锅魁的独特风味。
下面,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军屯锅魁的正宗做法。
首先,是发面的过程。将温水中加入酵母粉搅拌直至溶解,然后面粉中加入鸡蛋、清水、食盐,可加入少量食用油,充分的混合至形成不规则的絮状面团。接着,将酵母溶液混入絮状面团中,继续混合,揉成一团。在面盆上加一个塑料袋或者保鲜膜密封发酵,室温最好在20度左右(只需2小时),低温或者高温都会影响发酵速度。待面团发酵至原来两倍大小即算成功。
在面团发酵的同时,我们可以准备馅料。将精瘦肉剁成肉泥,混入食盐、花椒面、干辣椒面、十三香、葱姜蒜等材料,混合均匀待用。这些调料将赋予军屯锅魁浓郁的香味和独特的口感。
接下来,将发好的面取出,切成擀面杖粗细5厘米长的剂子。用擀面杖擀成宽6厘米长18厘米的长舌状,接着从下往上卷起来,再次用擀面杖擀成宽6厘米长18厘米的长舌状。在“长舌”上刷一点油,做起酥作用。然后铺上混好调料的精瘦肉(记得一定要铺平了)。将“长舌”由下至上卷起来,放一边醒10分钟。
醒好的面团变得更加柔软,易于操作。将包好肉的“长舌卷”立起来,用手从上至下压扁它。用擀面杖将被压扁的“长舌卷”(现在应该是一圈一圈的蜗牛壳的样子)擀宽擀薄,这时候动作一定要慢一点,不然会爆皮子。撒上黑芝麻,增加香气和美观。
最后一步是煎炸。锅内热油,把基本像个饼的“蜗牛壳”放进锅里炸,可以用锅铲稍微压着饼身炸。两面金黄色就可以出锅了。如果有烤箱或者烤炉最好调至180度烤10分钟,保证香脆爽口。如果没有烤箱之类的,可以放入无油无水的干锅里煎一下也行。
经过这些繁琐而精细的步骤,一道正宗的军屯锅魁终于制作完成了。它色泽金黄,香气扑鼻,酥脆可口,入口即化,让人回味无穷。
军屯锅魁不仅制作工艺独特,而且口感丰富多样。馅料为界限区分出的锅魁不下百种,而军屯锅魁是知名度最高的锅魁之一。最早的锅魁都是白面锅魁,后来经过改良创新,开始加入花椒、盐和葱花,做成了椒盐锅魁和葱油锅魁。到了第三代传人马福才开始加入油渣、肉末,尤其是取用当地一口名叫香水井的井水后做成的千层酥锅魁,使得口味极大提高。
军屯锅魁不仅是一道美食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。它承载着传统的文化符号与有形之物和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从屯兵的干粮到大众日常喜爱的美食,从技艺单一到丰富多样,历经千百年的演变和发展后,军屯锅魁已发展称为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独特品牌。
1990年军屯锅魁赴北京参加亚运会期间的地方特产展销活动,荣获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的“成都名小吃”称号。2013年,军屯锅魁制作技艺成为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,2018年10月军屯锅魁制作技艺进入前四批省级非遗扩展项目名录。如今,作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军屯锅魁已在全国大江南北落地生根,据不完全统计有5000多军乐人在全国各地制作军屯锅魁。
军屯锅魁以其独特的魅力从一个小镇走上了成都名小吃的榜单,赢得了自己的荣誉。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需求,更传递了一种文化的力量和情感的纽带。每当品尝到这道美食时,人们都会想起那段悠久的历史和那段美好的时光。
军屯锅魁的制作技艺不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,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。它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技艺和文化,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军屯锅魁这道美食,让它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。
总之,军屯锅魁是一道集美味与文化于一体的传统小吃。它的制作工艺独特而精细,口感丰富多样而令人回味无穷。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需求,更传递了一种文化的力量和情感的纽带。在未来的日子里,我们应该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技艺和文化,让军屯锅魁这道美食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。
- 上一篇: 如何查询圆通速递的运单号
- 下一篇: 如何预约抢购小米红米手机?
新锐游戏抢先玩
游戏攻略帮助你
更多+-
12/25
-
12/25
-
12/25
-
12/25
-
12/2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