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加载

原句'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,我生待明日,万事成蹉跎'的作者及来源

时间:2024-11-27 来源:未知 作者:佚名

“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,我生待明日,万事成蹉跎”的作者及出处

原句'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,我生待明日,万事成蹉跎'的作者及来源 1

“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,我生待明日,万事成蹉跎”这句话,流传甚广,蕴含着深刻的时间哲理与人生智慧。其作者与出处一直是许多读者所关注的问题。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这句话的作者及出处,揭示其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启示。

一、作者辨析

关于“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,我生待明日,万事成蹉跎”的作者,历史上存在不同的说法。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,这句话出自明代诗人钱鹤滩的《明日歌》。然而,另一种说法则认为,这是明代著名才子文徵明的儿子文嘉所作。

钱鹤滩,本名钱福,是明代的文学家,弘治三年进士第一,官翰林修撰,其著作《鹤滩集》中也收录了多首诗文,其中便包括《明日歌》。钱鹤滩的《明日歌》以其生动的语言和深刻的说理,在当时广为流传,并受到后人的推崇。

文嘉(1501-1583),字休承,号文水,是文徵明的次子,亦善诗、书、画。他也有一首类似的诗,即《今日歌》,其内容是对《明日歌》的一种呼应与补充。然而,根据两者的生卒年可知,文嘉的《今日歌》实际上是续钱福的《明日歌》而作,而非原创的《明日歌》。

二、出处探秘

“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,我生待明日,万事成蹉跎”这句话出自《明日歌》,这是一首杂言古诗。全诗以“明日”为核心,通过反复告诫的方式,劝诫人们要珍惜时间,今日的事情今日做,不要拖延到明天,以免虚度光阴,一事无成。

《明日歌》的全文如下:

“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?

我生待明日,万事成蹉跎。

世人若被明日累,春去秋来老将至。

朝看水东流,暮看日西坠。

百年明日能几何?请君听我明日歌。”

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,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短暂。诗中反复提到“明日”,强调了拖延的危害,告诫人们要活在当下,不要永远等待明日而浪费时间。同时,诗中的“朝看水东流,暮看日西坠”两句,也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,进一步突出了时间的无情与流逝。

三、文学价值

《明日歌》以其独特的思想内容和生动的语言形式,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。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,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。

首先,从思想内容上看,《明日歌》不是空泛的珍惜时光的教诲,而是针对人们的拖延症,围绕“明日”二字展开说理。它通过对“明日”的反复描写,揭示了拖延的危害和时间的宝贵,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,活在当下。这种思想内容在当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,对于纠正人们的拖延习惯、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。

其次,从语言形式上看,《明日歌》采用了杂言歌谣的形式,使用口语化、形象化的词语,读起来朗朗上口,听起来顺耳好记。这种语言形式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,而且使得诗歌的内容更加通俗易懂,富有感染力。特别是诗中的“朝看水东流,暮看日西坠”两句,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,进一步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,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。

四、文化内涵

“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,我生待明日,万事成蹉跎”这句话不仅是一句诗句,更是一种文化符号,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。

首先,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时间观念。在中国古代哲学中,时间被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,具有不可逆性和不可再生性。因此,珍惜时间、把握现在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思想。这句话通过强调拖延的危害和时间的宝贵,进一步弘扬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时间观念。

其次,这句话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自律精神。自律精神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强调个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,做到言行一致、表里如一。这句话通过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、活在当下,进一步弘扬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自律精神。

五、现实启示

“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,我生待明日,万事成蹉跎”这句话不仅具有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,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。

首先,这句话告诫我们要珍惜时间、把握现在。在现代社会中,时间是一种宝贵的资源,它具有不可逆性和不可再生性。因此,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时间,做到高效工作、健康生活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实现更多的目标和价值。

其次,这句话也提醒我们要克服拖延症、提高执行力。拖延症是现代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,它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、生活品质降低。因此,我们应该学会制定计划、分解任务、立即行动,以克服拖延症、提高执行力。只有这样,才能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。

总之,“明日复明日,明日何其多,我生待明日,万事成蹉跎”这句话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生动的语言形式,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。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和文化内涵,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。让我们铭记这句诗句,珍惜时间、把握现在、克服拖延、提高效率,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