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在加载

春日古诗《春兴》意境解析

时间:2024-11-08 来源:未知 作者:佚名

春兴古诗翻译及赏析

春日古诗《春兴》意境解析 1

《春兴》是唐代诗人武元衡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。全诗以即将暮春的景色为背景,表达了作者的深深思乡之情。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翻译及赏析。

原文:

杨柳阴阴细雨晴,残花落尽见流莺。

春风一夜吹乡梦,又逐春风到洛城。

译文:

在一个细雨初晴的春日,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变得苍翠浓郁,经过细雨的洗浴后,柳色变得更加深暗,枝头的残花也在雨中全都落尽,露出了在枝头啼鸣的流莺。昨天晚上一夜春风吹起了我的思乡之梦,在梦中我再一次追逐着春风飞回了我的家乡洛城。

赏析:

武元衡的这首《春兴》,题作“春兴”,却截取了暮春时节的典型景物来描写,给人以春意阑珊、芳菲落尽的感觉。但作者所要表现的,却是猜想春风吹入家乡、引发乡思的梦境。此诗的妙处,也正在于作者善于借助春色的描绘去反衬乡思的浓烈。

这是一首七言绝句。全诗只有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,却包含了较多的时空,比较能够引起人们的种种联想。刘勰在《文心雕龙·神思》篇中说:“文之思也,其神远矣。故寂然凝虑,思接千载;悄焉动容,视通万里;吟咏之间,吐纳珠玉之声;眉睫之前,卷舒风云之色;其思理之致乎!故思理为妙,神与物游。”这段话用来说明本诗构思的巧妙,是很恰当的。

第一句“杨柳阴阴细雨晴”,写的是眼前所见。“杨柳”已经绿柳成荫,说明已是暮春时节。“细雨晴”,刚刚下完一阵小雨,天气刚刚放晴。句中的“阴阴”两个字,很巧妙地写出了春末夏初杨柳枝叶繁茂又带着一点晦暗的色调。而“细雨晴”,则又把这种色调冲淡了,一暗一明,浓淡相配,色彩协调,景致很美。

杨柳,容易使人想起离别;细雨,又往往使人感到一种凄迷。这里描写的景象,既很符合春日暮色的特点,又暗寓着作者此时此地的心情,所以这个背景是极其恰当的。

第二句“残花落尽见流莺”,写的是所闻。耳边传来一个声音——流莺啼鸣。在杨柳、细雨刚刚造成的凄迷气氛中,忽然传来流莺的啼鸣,就格外使人注意,进而引起许多联想。本来柳絮飞落,落花凋残,会引起人的伤春之感;鸟语清脆,流莺宛转,会引起人的愉快之感。但在作者的笔下,却凝聚着一种悲凉幽怨的气氛。“残花落尽”会引起诗人无限的感喟,“见流莺”却更使人感伤不已。因为“残花”在风雨中落尽,大自然失去了美好的春色,这是令人无比惋惜的;而流莺恰恰在这时候飞鸣,使人觉得它的啼声具有一种悲惨的意味,又不是寻常的声响了。

这两句诗所写的景物是暮春常见的,但是作者把它们纳入画面中来时,却经过精心选择和剪裁,并且使它们构成一幅完整的、和谐的艺术画面。这画面既见景,又含情,情景交融。

“春风一夜吹乡梦,又逐春风到洛城。”这是两个出句的形象的深化,它进一步具体而生动地显现了诗人的心境:诗人因闻流莺而触动了乡思,在一夜春风吹拂中,做了一个梦,梦见了家乡洛阳。于是,在第二个出句中,诗人就把这一梦境直接写了出来。

在欲尽的残春景色中,诗人怀着凄惘的心情,做了一夜思乡之梦,梦醒不觉,依旧是一片凄清的氛围。末句的“又”字,不但透露出乡思的深切,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留恋与惋惜。在温暖的春风吹拂中,诗人梦回故乡,走得那么甜蜜,走得那么神游自得。可是,只不过是像庄周梦为蝴蝶那样的短暂的幻化而已。这个梦,像流水一般逝去了。因此,当诗人睁开眼睛,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南柯一梦时,心情愈加凄黯,那种令人陶醉的乡思,也愈加浓烈了。

武元衡的这首《春兴》,是由眼前景到心中情,又由心中情回到眼前景,景物心理往复交错的结构形式。诗的前两句写景,写的是暮春之景;诗的后两句抒情,抒的是思乡之情。但“思乡”是由暮春之景前面所描写的望乡之情所触发的,而所抒发的思乡之情又反过来加深了对暮春